弘扬传统,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真诚高效

二十多年以来,公司在努力开拓市场的同时,通过严格的企业管理,在各项工程中以“质量牌”、

“安全”、“诚信牌”叫响了国内市场,并连续三年入选“中国建筑企业500强”。

大国工匠 民族栋梁

>
>
>
“千万不要胡拆乱建了” ——访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

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北营北路24号山西省古建集团大楼

电话: 0351-5639888

传真: 0351-5639888

E-mail: sxgj1995@163.com

手机版

山西省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SHANXI ANCIENT ARCHITECTURE GROUP

微信公众号

新闻中心

  山西省古建筑集团成立于1995年9月22日,是当时全国第一家省级古建筑施工企业,也是国家建设部批准的全国第一家园林古建筑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的施工企业。

“千万不要胡拆乱建了” ——访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

浏览量
【摘要】:
2015年一个晴和的下午,本刊记者随同山西省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国华等山西省古建筑专家,拜会了我国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先生。谢老的家在北京安贞里二区的一座极为普通的居民楼里。楼房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设施陈旧,也没有电梯,他房间更是狭窄、朴素得令人惊讶:两个大书柜靠墙而立,窗前是一张旧办公桌,桌对面是旧沙发和单人床。整个房间不过15平方米,谢老在这里一住就是30多年。当看到93岁高龄的谢老从办公

2015年一个晴和的下午,本刊记者随同山西省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国华等山西省古建筑专家,拜会了我国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先生。

谢老的家在北京安贞里二区的一座极为普通的居民楼里。楼房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设施陈旧,也没有电梯,他房间更是狭窄、朴素得令人惊讶:两个大书柜靠墙而立,窗前是一张旧办公桌,桌对面是旧沙发和单人床。整个房间不过15平方米,谢老在这里一住就是30多年。当看到93岁高龄的谢老从办公桌前起身迎接,我们无不心生敬意。

谢老是个热情直爽的人,我们刚刚落座,他就挑起了话头:“山西是个好地方啊!你们那里宝贝真多!”我们先向他汇报了近年来山西古建筑的修缮工作,又谈到近年来在收集山西古戏台的资料,准备整理成册,以推进古戏台的修缮保护。谢老高兴地说:“山西戏台太好了,我最喜欢!金、元时代的戏台除了山西有,别处没有。”我们告诉他,山西现在还保存有从金、元到民国时期的戏台一千多座。他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山西的古戏台不下三千座。”这时候他的神情严肃起来,语气也颇显激动:“这20年来全国各地不少古建筑被拆毁或因保护不力而自然消亡,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经济利益至上,金钱把人心腐蚀了。一切向钱看,把文化当成获得经济效益的手段是破坏文物的根源。”他又说:“不少地方搞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拆除或复建都是为了地方GDP,不顾文化本身的价值,这种风气实在要不得。人家几百年没毁,让你给毁了。云南的(独克宗)古城不是毁了么?就是想着‘利用’‘利用’!一想赚钱就完了,真要命!”

接着他话锋一转谈到了前一天我们共同参加的“2015山西古建筑集团北京绚丽绽放暨黄泉福大师木雕展览会”,谢老问:“我在会上的发言大家认为怎么样?可能有的同志有不同意见吧?”我们立即想到了谢老在展览会上的即席讲话,其中他特别对文物建筑保护十六字方针即“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提出了个人见解。他认为“合理利用”中的“利用”不妥,很多人就打着“利用”的幌子,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破坏文物。他说:“利用,不是个好词儿,比方说:我利用你?你利用我?”通过谢老一席讲述,我们对于谢老古建筑保护的观点,也总结出十六个字:反对开发,反对利用,反对改造,原封保护。

谢老担任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一生为古城保护奔波,他有很多让“刀下留城”的故事在文物界广泛传播,所以他被传媒誉为“中华古城的坚强卫士”。

在交谈中,他自然谈到山西的古城、古村镇,特别说到太谷古城、碛口古镇等,他连连说:“你看多好!你看多好!”在座的记者古协同志向谢老汇报了山西又一特色古城偏关古城,请教保护方法。他告诉谢老,偏关古城建在倾斜的坡地上,东为山陵,西为河流,整个城市包括街巷都是斜坡状或台阶式,固有“偏头关”之称,当谢老听说偏关古城也面临着城市改造时,他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名片,保护这座古城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他说:“现在有些地方仿什么白宫之类,怎么总是想着这些东西?古城改造千万别胡来了!好多古城都被毁掉了!老是想着新建奇奇怪怪的建筑,真要命!”他告诉我们,当前的古城保护形势严峻,国家公布的100多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有相当一部分在旧城改造中大拆大建,拆真建假,导致古城面目全非,名存实亡。他希望山西在古城文化改造过程中不要重蹈其覆辙,并一再对我们说:“回去告诉他们,千万不要胡拆乱建了。”交谈的内容更多的还是山西古建筑修缮保护相关话题。谢老师详细询问了山西古建筑修缮的情况,王国华董事长一一进行了介绍解答,谢老说:“我最反对古建筑大修,一大修就坏了。”他又说:“很多寺院的职业和尚就是盯住钱,为了吸引信众集资捐钱就反复大修换新,追求光鲜亮丽,一点文物保护意识都没有。你看有些佛教圣地连明代的建筑也保留不下来,真要命!”谢老在谈话中谈到古建筑保护的问题时,总是用“真要命”的口头禅作为结语,表示他的气愤和无奈。

当我们谈到山西的古建筑施工技术时,谢老还是露出了笑容,不停地说:“山西的古建维修就是地道!”但随之又提到现在有些古建筑修缮专业队伍的技术水平问题,他说:“我曾经批评过文物系统的一个修缮队,今天正在农田里干活呢,明天就集合起来修文物了,也不看能否干得了,真要命!”王国华董事长对此表示了自己的想法和应对措施。他告诉谢老,目前古建筑界随着时代变迁,人事代谢,传统技术人才匮乏, 传统工艺消亡,就连传统建筑材料、构件都为新的技术和材料取代,严重影响了古建筑修缮的施工质量和规范发展。目前,山西省古建筑集团正在筹建“山西古建筑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和古建筑材料研发基地”,就是为全面加强山西古建筑人才的培养和技术传承,恢复传统古建筑材料制作技术,确保古建筑瑰宝原汁原味地保存于后世。谢老高兴地说:“太好了,古建筑人才培养和材料研发从山西做起,最后要普及到全国,还要让国家统一去搞,否则, 保持历史遗存的原真性就是一句空话。”

访谈快结束时,记者请谢老为《山西古建》杂志提点意见和建议,谢老谦虚地说他不懂办刊,但知道这是山西省内唯一的古建筑专业期刊,希望能以此作为弘扬古建筑文化的平台,传播正能量,为古建筑保护事业起到宣传、交流的重要作用。

最后,他将为山西省古建筑集团编纂的《山西古戏台通览》一书题写的书名送给了王国华董事长。书名题写在精美的十竹斋信笺上,中间书“山西古戏台通览”,上款书“甲午嘉平”,下款书“谢辰生题,时年九十又三”,下钤“辰生之印”一方。书法清秀典雅,和风扑面,一如谢老之为人。

当我们告辞握别时,谢老又一次叮嘱:“回去告诉他们,千万不要胡拆乱建了!”重复几次的一句诚恳告诫,再次让我们感受到这位“坚强卫士”担当大任的意识和情怀。(原载于《山西古建》第9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5年一个晴和的下午,本刊记者随同山西省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国华等山西省古建筑专家,拜会了我国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先生。

谢老的家在北京安贞里二区的一座极为普通的居民楼里。楼房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设施陈旧,也没有电梯,他房间更是狭窄、朴素得令人惊讶:两个大书柜靠墙而立,窗前是一张旧办公桌,桌对面是旧沙发和单人床。整个房间不过15平方米,谢老在这里一住就是30多年。当看到93岁高龄的谢老从办公桌前起身迎接,我们无不心生敬意。

谢老是个热情直爽的人,我们刚刚落座,他就挑起了话头:“山西是个好地方啊!你们那里宝贝真多!”我们先向他汇报了近年来山西古建筑的修缮工作,又谈到近年来在收集山西古戏台的资料,准备整理成册,以推进古戏台的修缮保护。谢老高兴地说:“山西戏台太好了,我最喜欢!金、元时代的戏台除了山西有,别处没有。”我们告诉他,山西现在还保存有从金、元到民国时期的戏台一千多座。他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山西的古戏台不下三千座。”这时候他的神情严肃起来,语气也颇显激动:“这20年来全国各地不少古建筑被拆毁或因保护不力而自然消亡,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经济利益至上,金钱把人心腐蚀了。一切向钱看,把文化当成获得经济效益的手段是破坏文物的根源。”他又说:“不少地方搞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拆除或复建都是为了地方GDP,不顾文化本身的价值,这种风气实在要不得。人家几百年没毁,让你给毁了。云南的(独克宗)古城不是毁了么?就是想着‘利用’‘利用’!一想赚钱就完了,真要命!”

接着他话锋一转谈到了前一天我们共同参加的“2015山西古建筑集团北京绚丽绽放暨黄泉福大师木雕展览会”,谢老问:“我在会上的发言大家认为怎么样?可能有的同志有不同意见吧?”我们立即想到了谢老在展览会上的即席讲话,其中他特别对文物建筑保护十六字方针即“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提出了个人见解。他认为“合理利用”中的“利用”不妥,很多人就打着“利用”的幌子,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破坏文物。他说:“利用,不是个好词儿,比方说:我利用你?你利用我?”通过谢老一席讲述,我们对于谢老古建筑保护的观点,也总结出十六个字:反对开发,反对利用,反对改造,原封保护。

谢老担任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一生为古城保护奔波,他有很多让“刀下留城”的故事在文物界广泛传播,所以他被传媒誉为“中华古城的坚强卫士”。

在交谈中,他自然谈到山西的古城、古村镇,特别说到太谷古城、碛口古镇等,他连连说:“你看多好!你看多好!”在座的记者古协同志向谢老汇报了山西又一特色古城偏关古城,请教保护方法。他告诉谢老,偏关古城建在倾斜的坡地上,东为山陵,西为河流,整个城市包括街巷都是斜坡状或台阶式,固有“偏头关”之称,当谢老听说偏关古城也面临着城市改造时,他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名片,保护这座古城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他说:“现在有些地方仿什么白宫之类,怎么总是想着这些东西?古城改造千万别胡来了!好多古城都被毁掉了!老是想着新建奇奇怪怪的建筑,真要命!”他告诉我们,当前的古城保护形势严峻,国家公布的100多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有相当一部分在旧城改造中大拆大建,拆真建假,导致古城面目全非,名存实亡。他希望山西在古城文化改造过程中不要重蹈其覆辙,并一再对我们说:“回去告诉他们,千万不要胡拆乱建了。”

 

 

交谈的内容更多的还是山西古建筑修缮保护相关话题。谢老师详细询问了山西古建筑修缮的情况,王国华董事长一一进行了介绍解答,谢老说:“我最反对古建筑大修,一大修就坏了。”他又说:“很多寺院的职业和尚就是盯住钱,为了吸引信众集资捐钱就反复大修换新,追求光鲜亮丽,一点文物保护意识都没有。你看有些佛教圣地连明代的建筑也保留不下来,真要命!”谢老在谈话中谈到古建筑保护的问题时,总是用“真要命”的口头禅作为结语,表示他的气愤和无奈。

当我们谈到山西的古建筑施工技术时,谢老还是露出了笑容,不停地说:“山西的古建维修就是地道!”但随之又提到现在有些古建筑修缮专业队伍的技术水平问题,他说:“我曾经批评过文物系统的一个修缮队,今天正在农田里干活呢,明天就集合起来修文物了,也不看能否干得了,真要命!”王国华董事长对此表示了自己的想法和应对措施。他告诉谢老,目前古建筑界随着时代变迁,人事代谢,传统技术人才匮乏, 传统工艺消亡,就连传统建筑材料、构件都为新的技术和材料取代,严重影响了古建筑修缮的施工质量和规范发展。目前,山西省古建筑集团正在筹建“山西古建筑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和古建筑材料研发基地”,就是为全面加强山西古建筑人才的培养和技术传承,恢复传统古建筑材料制作技术,确保古建筑瑰宝原汁原味地保存于后世。谢老高兴地说:“太好了,古建筑人才培养和材料研发从山西做起,最后要普及到全国,还要让国家统一去搞,否则, 保持历史遗存的原真性就是一句空话。”

访谈快结束时,记者请谢老为《山西古建》杂志提点意见和建议,谢老谦虚地说他不懂办刊,但知道这是山西省内唯一的古建筑专业期刊,希望能以此作为弘扬古建筑文化的平台,传播正能量,为古建筑保护事业起到宣传、交流的重要作用。

最后,他将为山西省古建筑集团编纂的《山西古戏台通览》一书题写的书名送给了王国华董事长。书名题写在精美的十竹斋信笺上,中间书“山西古戏台通览”,上款书“甲午嘉平”,下款书“谢辰生题,时年九十又三”,下钤“辰生之印”一方。书法清秀典雅,和风扑面,一如谢老之为人。

当我们告辞握别时,谢老又一次叮嘱:“回去告诉他们,千万不要胡拆乱建了!”重复几次的一句诚恳告诫,再次让我们感受到这位“坚强卫士”担当大任的意识和情怀。(原载于《山西古建》第9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5年一个晴和的下午,本刊记者随同山西省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国华等山西省古建筑专家,拜会了我国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先生。

谢老的家在北京安贞里二区的一座极为普通的居民楼里。楼房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设施陈旧,也没有电梯,他房间更是狭窄、朴素得令人惊讶:两个大书柜靠墙而立,窗前是一张旧办公桌,桌对面是旧沙发和单人床。整个房间不过15平方米,谢老在这里一住就是30多年。当看到93岁高龄的谢老从办公桌前起身迎接,我们无不心生敬意。

谢老是个热情直爽的人,我们刚刚落座,他就挑起了话头:“山西是个好地方啊!你们那里宝贝真多!”我们先向他汇报了近年来山西古建筑的修缮工作,又谈到近年来在收集山西古戏台的资料,准备整理成册,以推进古戏台的修缮保护。谢老高兴地说:“山西戏台太好了,我最喜欢!金、元时代的戏台除了山西有,别处没有。”我们告诉他,山西现在还保存有从金、元到民国时期的戏台一千多座。他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山西的古戏台不下三千座。”这时候他的神情严肃起来,语气也颇显激动:“这20年来全国各地不少古建筑被拆毁或因保护不力而自然消亡,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经济利益至上,金钱把人心腐蚀了。一切向钱看,把文化当成获得经济效益的手段是破坏文物的根源。”他又说:“不少地方搞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拆除或复建都是为了地方GDP,不顾文化本身的价值,这种风气实在要不得。人家几百年没毁,让你给毁了。云南的(独克宗)古城不是毁了么?就是想着‘利用’‘利用’!一想赚钱就完了,真要命!”

接着他话锋一转谈到了前一天我们共同参加的“2015山西古建筑集团北京绚丽绽放暨黄泉福大师木雕展览会”,谢老问:“我在会上的发言大家认为怎么样?可能有的同志有不同意见吧?”我们立即想到了谢老在展览会上的即席讲话,其中他特别对文物建筑保护十六字方针即“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提出了个人见解。他认为“合理利用”中的“利用”不妥,很多人就打着“利用”的幌子,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破坏文物。他说:“利用,不是个好词儿,比方说:我利用你?你利用我?”通过谢老一席讲述,我们对于谢老古建筑保护的观点,也总结出十六个字:反对开发,反对利用,反对改造,原封保护。

谢老担任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一生为古城保护奔波,他有很多让“刀下留城”的故事在文物界广泛传播,所以他被传媒誉为“中华古城的坚强卫士”。

在交谈中,他自然谈到山西的古城、古村镇,特别说到太谷古城、碛口古镇等,他连连说:“你看多好!你看多好!”在座的记者古协同志向谢老汇报了山西又一特色古城偏关古城,请教保护方法。他告诉谢老,偏关古城建在倾斜的坡地上,东为山陵,西为河流,整个城市包括街巷都是斜坡状或台阶式,固有“偏头关”之称,当谢老听说偏关古城也面临着城市改造时,他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名片,保护这座古城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他说:“现在有些地方仿什么白宫之类,怎么总是想着这些东西?古城改造千万别胡来了!好多古城都被毁掉了!老是想着新建奇奇怪怪的建筑,真要命!”他告诉我们,当前的古城保护形势严峻,国家公布的100多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有相当一部分在旧城改造中大拆大建,拆真建假,导致古城面目全非,名存实亡。他希望山西在古城文化改造过程中不要重蹈其覆辙,并一再对我们说:“回去告诉他们,千万不要胡拆乱建了。”

 

 

交谈的内容更多的还是山西古建筑修缮保护相关话题。谢老师详细询问了山西古建筑修缮的情况,王国华董事长一一进行了介绍解答,谢老说:“我最反对古建筑大修,一大修就坏了。”他又说:“很多寺院的职业和尚就是盯住钱,为了吸引信众集资捐钱就反复大修换新,追求光鲜亮丽,一点文物保护意识都没有。你看有些佛教圣地连明代的建筑也保留不下来,真要命!”谢老在谈话中谈到古建筑保护的问题时,总是用“真要命”的口头禅作为结语,表示他的气愤和无奈。

当我们谈到山西的古建筑施工技术时,谢老还是露出了笑容,不停地说:“山西的古建维修就是地道!”但随之又提到现在有些古建筑修缮专业队伍的技术水平问题,他说:“我曾经批评过文物系统的一个修缮队,今天正在农田里干活呢,明天就集合起来修文物了,也不看能否干得了,真要命!”王国华董事长对此表示了自己的想法和应对措施。他告诉谢老,目前古建筑界随着时代变迁,人事代谢,传统技术人才匮乏, 传统工艺消亡,就连传统建筑材料、构件都为新的技术和材料取代,严重影响了古建筑修缮的施工质量和规范发展。目前,山西省古建筑集团正在筹建“山西古建筑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和古建筑材料研发基地”,就是为全面加强山西古建筑人才的培养和技术传承,恢复传统古建筑材料制作技术,确保古建筑瑰宝原汁原味地保存于后世。谢老高兴地说:“太好了,古建筑人才培养和材料研发从山西做起,最后要普及到全国,还要让国家统一去搞,否则, 保持历史遗存的原真性就是一句空话。”

访谈快结束时,记者请谢老为《山西古建》杂志提点意见和建议,谢老谦虚地说他不懂办刊,但知道这是山西省内唯一的古建筑专业期刊,希望能以此作为弘扬古建筑文化的平台,传播正能量,为古建筑保护事业起到宣传、交流的重要作用。

最后,他将为山西省古建筑集团编纂的《山西古戏台通览》一书题写的书名送给了王国华董事长。书名题写在精美的十竹斋信笺上,中间书“山西古戏台通览”,上款书“甲午嘉平”,下款书“谢辰生题,时年九十又三”,下钤“辰生之印”一方。书法清秀典雅,和风扑面,一如谢老之为人。

当我们告辞握别时,谢老又一次叮嘱:“回去告诉他们,千万不要胡拆乱建了!”重复几次的一句诚恳告诫,再次让我们感受到这位“坚强卫士”担当大任的意识和情怀。(原载于《山西古建》第9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5年一个晴和的下午,本刊记者随同山西省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国华等山西省古建筑专家,拜会了我国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先生。

谢老的家在北京安贞里二区的一座极为普通的居民楼里。楼房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设施陈旧,也没有电梯,他房间更是狭窄、朴素得令人惊讶:两个大书柜靠墙而立,窗前是一张旧办公桌,桌对面是旧沙发和单人床。整个房间不过15平方米,谢老在这里一住就是30多年。当看到93岁高龄的谢老从办公桌前起身迎接,我们无不心生敬意。

谢老是个热情直爽的人,我们刚刚落座,他就挑起了话头:“山西是个好地方啊!你们那里宝贝真多!”我们先向他汇报了近年来山西古建筑的修缮工作,又谈到近年来在收集山西古戏台的资料,准备整理成册,以推进古戏台的修缮保护。谢老高兴地说:“山西戏台太好了,我最喜欢!金、元时代的戏台除了山西有,别处没有。”我们告诉他,山西现在还保存有从金、元到民国时期的戏台一千多座。他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山西的古戏台不下三千座。”这时候他的神情严肃起来,语气也颇显激动:“这20年来全国各地不少古建筑被拆毁或因保护不力而自然消亡,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经济利益至上,金钱把人心腐蚀了。一切向钱看,把文化当成获得经济效益的手段是破坏文物的根源。”他又说:“不少地方搞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拆除或复建都是为了地方GDP,不顾文化本身的价值,这种风气实在要不得。人家几百年没毁,让你给毁了。云南的(独克宗)古城不是毁了么?就是想着‘利用’‘利用’!一想赚钱就完了,真要命!”

接着他话锋一转谈到了前一天我们共同参加的“2015山西古建筑集团北京绚丽绽放暨黄泉福大师木雕展览会”,谢老问:“我在会上的发言大家认为怎么样?可能有的同志有不同意见吧?”我们立即想到了谢老在展览会上的即席讲话,其中他特别对文物建筑保护十六字方针即“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提出了个人见解。他认为“合理利用”中的“利用”不妥,很多人就打着“利用”的幌子,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破坏文物。他说:“利用,不是个好词儿,比方说:我利用你?你利用我?”通过谢老一席讲述,我们对于谢老古建筑保护的观点,也总结出十六个字:反对开发,反对利用,反对改造,原封保护。

谢老担任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一生为古城保护奔波,他有很多让“刀下留城”的故事在文物界广泛传播,所以他被传媒誉为“中华古城的坚强卫士”。

在交谈中,他自然谈到山西的古城、古村镇,特别说到太谷古城、碛口古镇等,他连连说:“你看多好!你看多好!”在座的记者古协同志向谢老汇报了山西又一特色古城偏关古城,请教保护方法。他告诉谢老,偏关古城建在倾斜的坡地上,东为山陵,西为河流,整个城市包括街巷都是斜坡状或台阶式,固有“偏头关”之称,当谢老听说偏关古城也面临着城市改造时,他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名片,保护这座古城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他说:“现在有些地方仿什么白宫之类,怎么总是想着这些东西?古城改造千万别胡来了!好多古城都被毁掉了!老是想着新建奇奇怪怪的建筑,真要命!”他告诉我们,当前的古城保护形势严峻,国家公布的100多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有相当一部分在旧城改造中大拆大建,拆真建假,导致古城面目全非,名存实亡。他希望山西在古城文化改造过程中不要重蹈其覆辙,并一再对我们说:“回去告诉他们,千万不要胡拆乱建了。”

 

 

交谈的内容更多的还是山西古建筑修缮保护相关话题。谢老师详细询问了山西古建筑修缮的情况,王国华董事长一一进行了介绍解答,谢老说:“我最反对古建筑大修,一大修就坏了。”他又说:“很多寺院的职业和尚就是盯住钱,为了吸引信众集资捐钱就反复大修换新,追求光鲜亮丽,一点文物保护意识都没有。你看有些佛教圣地连明代的建筑也保留不下来,真要命!”谢老在谈话中谈到古建筑保护的问题时,总是用“真要命”的口头禅作为结语,表示他的气愤和无奈。

当我们谈到山西的古建筑施工技术时,谢老还是露出了笑容,不停地说:“山西的古建维修就是地道!”但随之又提到现在有些古建筑修缮专业队伍的技术水平问题,他说:“我曾经批评过文物系统的一个修缮队,今天正在农田里干活呢,明天就集合起来修文物了,也不看能否干得了,真要命!”王国华董事长对此表示了自己的想法和应对措施。他告诉谢老,目前古建筑界随着时代变迁,人事代谢,传统技术人才匮乏, 传统工艺消亡,就连传统建筑材料、构件都为新的技术和材料取代,严重影响了古建筑修缮的施工质量和规范发展。目前,山西省古建筑集团正在筹建“山西古建筑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和古建筑材料研发基地”,就是为全面加强山西古建筑人才的培养和技术传承,恢复传统古建筑材料制作技术,确保古建筑瑰宝原汁原味地保存于后世。谢老高兴地说:“太好了,古建筑人才培养和材料研发从山西做起,最后要普及到全国,还要让国家统一去搞,否则, 保持历史遗存的原真性就是一句空话。”

访谈快结束时,记者请谢老为《山西古建》杂志提点意见和建议,谢老谦虚地说他不懂办刊,但知道这是山西省内唯一的古建筑专业期刊,希望能以此作为弘扬古建筑文化的平台,传播正能量,为古建筑保护事业起到宣传、交流的重要作用。

最后,他将为山西省古建筑集团编纂的《山西古戏台通览》一书题写的书名送给了王国华董事长。书名题写在精美的十竹斋信笺上,中间书“山西古戏台通览”,上款书“甲午嘉平”,下款书“谢辰生题,时年九十又三”,下钤“辰生之印”一方。书法清秀典雅,和风扑面,一如谢老之为人。

当我们告辞握别时,谢老又一次叮嘱:“回去告诉他们,千万不要胡拆乱建了!”重复几次的一句诚恳告诫,再次让我们感受到这位“坚强卫士”担当大任的意识和情怀。(原载于《山西古建》第9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5年一个晴和的下午,本刊记者随同山西省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国华等山西省古建筑专家,拜会了我国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先生。

谢老的家在北京安贞里二区的一座极为普通的居民楼里。楼房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设施陈旧,也没有电梯,他房间更是狭窄、朴素得令人惊讶:两个大书柜靠墙而立,窗前是一张旧办公桌,桌对面是旧沙发和单人床。整个房间不过15平方米,谢老在这里一住就是30多年。当看到93岁高龄的谢老从办公桌前起身迎接,我们无不心生敬意。

谢老是个热情直爽的人,我们刚刚落座,他就挑起了话头:“山西是个好地方啊!你们那里宝贝真多!”我们先向他汇报了近年来山西古建筑的修缮工作,又谈到近年来在收集山西古戏台的资料,准备整理成册,以推进古戏台的修缮保护。谢老高兴地说:“山西戏台太好了,我最喜欢!金、元时代的戏台除了山西有,别处没有。”我们告诉他,山西现在还保存有从金、元到民国时期的戏台一千多座。他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山西的古戏台不下三千座。”这时候他的神情严肃起来,语气也颇显激动:“这20年来全国各地不少古建筑被拆毁或因保护不力而自然消亡,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经济利益至上,金钱把人心腐蚀了。一切向钱看,把文化当成获得经济效益的手段是破坏文物的根源。”他又说:“不少地方搞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拆除或复建都是为了地方GDP,不顾文化本身的价值,这种风气实在要不得。人家几百年没毁,让你给毁了。云南的(独克宗)古城不是毁了么?就是想着‘利用’‘利用’!一想赚钱就完了,真要命!”

接着他话锋一转谈到了前一天我们共同参加的“2015山西古建筑集团北京绚丽绽放暨黄泉福大师木雕展览会”,谢老问:“我在会上的发言大家认为怎么样?可能有的同志有不同意见吧?”我们立即想到了谢老在展览会上的即席讲话,其中他特别对文物建筑保护十六字方针即“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提出了个人见解。他认为“合理利用”中的“利用”不妥,很多人就打着“利用”的幌子,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破坏文物。他说:“利用,不是个好词儿,比方说:我利用你?你利用我?”通过谢老一席讲述,我们对于谢老古建筑保护的观点,也总结出十六个字:反对开发,反对利用,反对改造,原封保护。

谢老担任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一生为古城保护奔波,他有很多让“刀下留城”的故事在文物界广泛传播,所以他被传媒誉为“中华古城的坚强卫士”。

在交谈中,他自然谈到山西的古城、古村镇,特别说到太谷古城、碛口古镇等,他连连说:“你看多好!你看多好!”在座的记者古协同志向谢老汇报了山西又一特色古城偏关古城,请教保护方法。他告诉谢老,偏关古城建在倾斜的坡地上,东为山陵,西为河流,整个城市包括街巷都是斜坡状或台阶式,固有“偏头关”之称,当谢老听说偏关古城也面临着城市改造时,他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名片,保护这座古城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他说:“现在有些地方仿什么白宫之类,怎么总是想着这些东西?古城改造千万别胡来了!好多古城都被毁掉了!老是想着新建奇奇怪怪的建筑,真要命!”他告诉我们,当前的古城保护形势严峻,国家公布的100多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有相当一部分在旧城改造中大拆大建,拆真建假,导致古城面目全非,名存实亡。他希望山西在古城文化改造过程中不要重蹈其覆辙,并一再对我们说:“回去告诉他们,千万不要胡拆乱建了。”

 

 

交谈的内容更多的还是山西古建筑修缮保护相关话题。谢老师详细询问了山西古建筑修缮的情况,王国华董事长一一进行了介绍解答,谢老说:“我最反对古建筑大修,一大修就坏了。”他又说:“很多寺院的职业和尚就是盯住钱,为了吸引信众集资捐钱就反复大修换新,追求光鲜亮丽,一点文物保护意识都没有。你看有些佛教圣地连明代的建筑也保留不下来,真要命!”谢老在谈话中谈到古建筑保护的问题时,总是用“真要命”的口头禅作为结语,表示他的气愤和无奈。

当我们谈到山西的古建筑施工技术时,谢老还是露出了笑容,不停地说:“山西的古建维修就是地道!”但随之又提到现在有些古建筑修缮专业队伍的技术水平问题,他说:“我曾经批评过文物系统的一个修缮队,今天正在农田里干活呢,明天就集合起来修文物了,也不看能否干得了,真要命!”王国华董事长对此表示了自己的想法和应对措施。他告诉谢老,目前古建筑界随着时代变迁,人事代谢,传统技术人才匮乏, 传统工艺消亡,就连传统建筑材料、构件都为新的技术和材料取代,严重影响了古建筑修缮的施工质量和规范发展。目前,山西省古建筑集团正在筹建“山西古建筑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和古建筑材料研发基地”,就是为全面加强山西古建筑人才的培养和技术传承,恢复传统古建筑材料制作技术,确保古建筑瑰宝原汁原味地保存于后世。谢老高兴地说:“太好了,古建筑人才培养和材料研发从山西做起,最后要普及到全国,还要让国家统一去搞,否则, 保持历史遗存的原真性就是一句空话。”

访谈快结束时,记者请谢老为《山西古建》杂志提点意见和建议,谢老谦虚地说他不懂办刊,但知道这是山西省内唯一的古建筑专业期刊,希望能以此作为弘扬古建筑文化的平台,传播正能量,为古建筑保护事业起到宣传、交流的重要作用。

最后,他将为山西省古建筑集团编纂的《山西古戏台通览》一书题写的书名送给了王国华董事长。书名题写在精美的十竹斋信笺上,中间书“山西古戏台通览”,上款书“甲午嘉平”,下款书“谢辰生题,时年九十又三”,下钤“辰生之印”一方。书法清秀典雅,和风扑面,一如谢老之为人。

当我们告辞握别时,谢老又一次叮嘱:“回去告诉他们,千万不要胡拆乱建了!”重复几次的一句诚恳告诫,再次让我们感受到这位“坚强卫士”担当大任的意识和情怀。(原载于《山西古建》第9期,转载请注明出处